凯发平台

阳原公司新闻
4新闻动态

阳原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给环保企业带来机...


  

我国提出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正在深刻地影响经济大势和产业走向,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财经记者梳理发现,近日,生态环境部、工信部、央行等部门,石油、化工、煤炭、钢铁、电力、汽车、环保、交通等行业,以及上海等城市都宣布了各自的碳达峰和碳中和计划和路线图,碳减排目标正在逐渐变为具体行动。

石化行业的全行业宣示

1月15日,17家石油和化工企业、化工园区以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京联合签署并共同发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碳达峰与碳中和宣言》。以全行业名义宣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决心和行动计划,这在全国是首例。碳排放与能源消费息息相关。数据显示,工业部门能源消耗占全球总能耗的40%,石化和化工行业碳排放量约占工业总排放的20%。“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石油和化学工业首当其冲地面临着严峻的碳减排压力。”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说。

有分析称,对照低碳化发展和碳中和目标,石油和化学工业面临成本、技术、工艺、管理、替代能源竞争等诸多挑战。李寿生表示,石油和化工行业既是碳排放大户也是碳减排大户,应主动作为,提前进行低碳发展战略布局。

宣示仪式上,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卓、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汪东进、上海化学工业区管委会主任马静等行业代表悉数发声,宣示称,将“努力实现从能源资源生产到化工产品制造等各个环节的低碳化,实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的全产业链示范项目建设,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奋力打造洁净能源化工企业和园区”。

“绿色低碳是中国海油五大发展战略之一。”汪东进透露,中国海油已成立由多部门组成的专项研究机构,展开碳达峰和碳中和顶层设计,研究制订公司碳减排路线图和碳中和目标方案。同时将围绕最新政策要求,进一步完善“十四五”规划和新能源相关专项规划,完善公司绿色发展行动计划。

张玉卓介绍,中国石化已启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路径的课题研究,将以碳的近零排放为目标,坚持减碳进程与转型升级相统筹,研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路线图及保障措施。

截至目前,能源集团已先后建成百万吨级煤炭直接液化、60万吨级煤制烯烃、10万吨级碳捕集与封存和400万吨级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宣示仪式上,该集团副总经理王树民透露,正在培育吉林碳排放的煤基新材料产业,为我国煤炭清洁转化和高效利用探索新方案和新途径;计划组建创新联合体,在煤炭清洁高效转化,二氧化碳为原料的全新碳基化学工业等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高行业绿色发展标准。李寿生介绍,目前,一些科研院所和石化企业正跟踪国际技术前沿,加大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储备,推进二氧化碳捕集、驱油和埋存先导性工程示范。“目前我国在示范运行的各类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已超过20个,由中石油牵头的新疆CCUS产业促进中心是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在全球首批部署的5个CCUS产业促进中心之一。”

多行业编制行动计划

除了石化行业,煤炭、钢铁、电力、汽车、环保、交通等行业近期也正在编制出台碳行动计划方案。

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钢铁行业是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更大的,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5%左右。有专家介绍,近年来,尽管钢铁行业在节能减排上付出很大努力,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但由于体量大和工艺流程的特殊性,碳排放总量控制压力仍十分巨大。

2020年12月21日,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和全国钢铁需求预测成果研究报告》称,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为10.50亿吨,同比增长5.4%,突破10亿吨大关,约占全球粗钢产量的60%左右。报告预测2021年我国粗钢产量为10.65亿吨,同比增长1.4%。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介绍,我国钢铁行业正在实施世界钢铁发展史上更大规模的产能更新计划,有3亿吨左右的产能将在5年内更新。据财经记者了解,从2021年开始,工信部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节点,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并制定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和路线图。

电力与供热等行业煤耗量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90%左右。1月5日,全国第二大煤炭企业和山西大电力企业——晋能控股集团与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签署“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研究合作协议,共同开展这项课题研究。“煤炭作为高碳能源,控制煤炭消费总量、降低煤炭消费强度,是碳减排的重中之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张宏介绍,碳中和目标下,煤炭行业正在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与碳减排行动路径,将在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基础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碳减排实施路径、实施步骤和各节点达到的目标。张宏解释说,目前,我国电力与供热、冶金、建材、化工四大行业煤耗量依然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90%左右。推动碳减排尽快达峰,就要把燃煤发电和供热节能、降低煤耗放在首位,推动煤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开展燃煤发电超低排放与节能技术改造,降低煤炭消费强度。

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也给环保企业带来巨大市场机遇。1月17日,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600008.SH)副总经理江瀚告诉财经记者,早在3年前,首创股份就开展了有关污水处理厂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研究,“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将进一步升华全社会的环保价值观,重新认知治污、生产、生活的环境影响,也会重新审视行业现行的污水提标、生物质焚烧补贴等政策的合理性,包括磷回收、水源热能提取的发展性”。江瀚说,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首先要做实的是碳核算,在此基础上才能认知各个活动的碳效率,之后必然会有积极的碳交易市场。“这些对很多环保企业来说,对应着的是业务效率和战略重点的变化,以及新商业模式构建。”他说。

源头治理的“牛鼻子”

目前,我国碳减排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最为突出的是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介绍,截至2019年底,我国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3%。但碳排放强度依然很大。数据显示,从行业看,目前我国电力行业、交通行业、建筑和工业碳排放占比分别达到41%、28%和31%。
据财经记者了解,如果说“十三五”及以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是污染防治,那么到了“十四五”及以后,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就要污染防治与应对气候变化“双轨制”协同推进。
根据生态环境部1月11日印发的《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将“围绕落实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统筹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加强顶层设计”“把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协同控制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十三五”期间,我国共建设2121家绿色工厂。图为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厂区。摄影/章轲“十三五”期间,我国共建设2121家绿色工厂。“十三五”期间,我国共建设2121家绿色工厂、171家绿色工业园区、189家绿色供应链企业,推广近2万种绿色产品,超过487万辆新能源汽车纳入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平台,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形成。

今年初,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对媒体表示,将落实能耗“双控”政策,严控重化工行业新增产能规模,坚决压缩粗钢产量。与此同时,制定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和路线图,鼓励工业企业、园区建设绿色微电网,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在各行业各地区建设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

在地方层面,碳达峰行动也正在落地。在1月14日召开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程鹏表示,上海将抓紧出台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达峰的目标和技术路线,细化重点行业和区域相关举措。“初步考虑到2025年,碳排放总量力争达峰。”程鹏说。

生态环境部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介绍,一些地方碳减排的积极性很高。截至目前,北京、天津、山西、山东、海南、重庆、云南、甘肃、新疆等9省(区、市)也都提出了明确的碳排放达峰目标。已开展了三批共计87个低碳省市试点,共有82个试点省市研究提出达峰目标,其中提出在2020年和2025年前达峰的各有18个和42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