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平台

新城街道公司新闻
4新闻动态

新城街道全国人大代表刘怀平:培育壮大生态...


  

全国人大代表刘怀平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呼吁应持续培育壮大生态环保产业。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确定了生态环境保护的路线图。

生态环保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培育下,近年来产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环境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装备、投资、运维、咨询等支撑,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减污降碳和生态文明建设对生态环保产业的需求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成倍增长。当前,广大生态环保产业从业单位正在积极延伸拓展服务范围和服务领域,努力形成减污降碳全覆盖,多污染物、多要素、全过程系统治理,跨领域、跨区域、跨行业、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的产业体系,致力于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化改造中承担更大责任、贡献更大力量。

为确保“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的实现,必须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在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方面协调推进、协同发力,在组织管理、政策、金融、营商环境等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对照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新要求,全国人大代表刘怀平认为我国生态环保产业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不匹配:

1、管理体制不匹配

主管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改革部门偏重宏观政策工具,缺乏生态环境专业政策工具;生态环保产业主要需求方的生态环境管理部门未被明确赋予推动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的职责;科技、工信等部门各管一段,多部门协调机制不健全。支撑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不健全,与生态环保产业的半公益属性不匹配。制定政策的行业底数长期缺乏,优惠政策出台难、执行难。

2、产业体系不匹配

目前,以末端治理为主的环保产业体系尚不满足新时代的新要求,在源头治理、过程减排、协同治理、跨区域服务等方面存在较明显短板。生态环保产业实现资源能源大循环、大闭环的能力不足,一盘棋、一体化统筹不够。

3、创新能力不匹配

生态环保产业原始创新不足,基于全要素资源能源效率的集成创新亟待加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不够,某些关键工艺、材料和零件部仍然依赖进口。行业创新力量仍以中小企业为主,中小企业新技术进入市场受限,大企业在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与其市场占有率不相符。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的机制存在脱节,科研机构成果转化率低。

4、市场主体能力不匹配

生态环保产业领域市场主体培育不充分,行业主体仍是中小企业,具备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全过程服务能力,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少,大企业缺技术、小企业缺资金的情况仍未根本改变。近年来跨界进入生态环保产业的企业仍以传统技术和传统模式为主,对推动产业发展新格局的作用不明显。

5、市场体系不匹配

生态环保产业领域市场规则不健全。招投标中广泛存在围标、串标、萝卜标、低价中标等情况,“重投资,轻技术”现象普遍,对先进技术形成挤出效应。业主方拖欠款和上下游企业间互相拖欠现象依然严重,中小企业生存尤为困难。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刘怀平提出八个方面建议。

1、进一步完善生态环保产业管理体制

建立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工信部、科技部等部委常态化、公开化的推动生态环保产业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将“协助推动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列入生态环境部等部门重点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生态环保产业的领导;明确生态环保产业的社会服务保障型和半公益属性,进一步完善支撑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2、进一步加强生态环保产业顶层设计

建立生态环保产业调查制度,摸清行业底数;加强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研究,编制发展规划;加快传统环保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生态环保产业、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清洁生产产业、低碳产业一体化融合发展,实现资源能源大循环。

3、不断增强生态环保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资源重点向原创技术、多领域协同技术倾斜,对市场急需、依赖进口的技术、材料、零部件等,列入政府重点支持的研发项目,出台鼓励生态环保装备首台套的政策;进一步推动建立完善生态环保产业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机制;发挥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培育“专精特新”和隐形企业;鼓励拥有创新优势的企业跨界合作、融合创新。

4、共同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出台生态环境领域招投标实施办法,明确以技术导向为主的招标原则,充分保障生态环保投资发挥效益。政府和招投标机构积极采信行业组织颁布的相关团体标准。开展生态环保领域拖欠款专项治理行动,明确各方责任,防止形成新的拖欠。

5、建立和弘扬生态环保产业精神文化

生态环保产业从业人员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重要任务,责任重大,要建立和弘扬生态环保产业精神文化,提炼产业精神文化图谱,培养从业人员忠诚担当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和奉献精神,提升干事创业的热情,强化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的精神文化支撑。

6、加快培育生态环境服务业

全面推广第三方治理,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试点,开展“两高”行业环境设施第三方专业化运维试点,建立环境设施托管服务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购买生态环境运维、托管、咨询等服务,加快区域环境大数据中心建设,推进环境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升级。

7、培育壮大生态环保企业

加快推进生态环保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国资对民营生态环保企业进行财务投资,放权经营;以市场为导向完善国企管理制度,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加快培育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一体化服务能力的大型生态环保企业集团。鼓励产教融合与社会力量办学,加强各类专业人才和技能人才培养。

8、完善金融支撑

排除金融政策和各金融机构管理制度中的所有制歧视条款,特别是隐性歧视条款。研究出台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政策、标准、指南,指导银行、交易所等金融机构出台相关金融产品与服务。鼓励金融机构给予第三方环保运维等环境服务业收益权融资支持。完善绿色金融政策,让绿色金融真正惠及生态环保企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