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平台

南明公司新闻
4新闻动态

南明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文件出炉,如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正式发布。《意见》指出,要强化科技和制度创新,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

科技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推进绿色低碳技术革命,以先进技术手段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高效、高质推动,将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提供强大驱动力。那么,目前我国在低碳技术领域发展情况如何、面临哪些挑战,碳排放较高行业应如何做到减污降碳协同?

哪些低碳科技已经领先全球?

动力电池、煤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技术等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走在了世界前列

我国在多年前就曾已布局低碳科技产业。2010年,我国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确定了培育和发展重点方向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

多年的技术积累使我国在一些低碳技术领域已然领先。

市场调研机构SNEResearch发布的今年1月-4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显示,中国动力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在全球市场占有份额位列 。比亚迪排名第四,同比增长了203.6%。

根据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6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603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50%左右。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至少持续3年约占全球“半壁江山”。

2020年,我国光伏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继续保持了全球 。

“这些年来,我国不断推动低碳科技革新,动力电池、煤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技术等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走在了世界前列。”生态环境部 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相关负责人(以下简称成果转化平台负责人)说。

必须看到,技术创新并不是简单地从原理性发明突破到试验、产品、产业的过程,往往从实验可行到工程可行再到商业可行,还会出现反复,还会发生复杂的规模化验证和技术二次开发过程。整体来看,我国低碳科技创新仍存在一系列亟待攻克和解决的难关。低碳科技革命不只是工业、农业、交通、建筑哪一个领域的事情,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经济大变革。

低碳科技领域短板应如何攻克?

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结合,发展模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

“目前,我国低碳科技整体创新能力不足,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储备存在缺口,实现碳中和面临着多重挑战。”成果转化平台负责人表示,“长远技术部署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技术推广机制不畅等问题,都是目前低碳科技发展的掣肘。”

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博士后任亚楠认为,要持续强化绿色低碳技术自主创新,“加快部署减污降碳、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绿色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基于电力和氢能的低碳化工、基于原料替代的低碳水泥、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具有推广前景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

由此可见,推动低碳成果的科技转化,既需要政策鼓励、市场引导、人才聚集,也需要企业认同、百姓意愿等诸多要素共同发挥作用。既要鼓励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百家争鸣,又要注重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海生表示,打造低碳科技支撑体系,关键是把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结合,助力发展模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同时,他也提出了五个体系的建设,即关键领域碳减排技术创新体系、科学系统的碳排放核算体系、绿色低碳发展的生态环境标准体系、碳达峰碳中和基础研究科研体系以及技术研发的保障体系。

当前,全球经济下行,疫情后经济绿色复苏压力加大、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入深水区,在这样的多重背景之下,地方控制碳排放的内生动力不足。

“因此,要避免将经济复苏的投资导向设定为‘两新一重’,即新基建、新型城镇化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同时,地方也不能因为‘抢头彩’心切,提出不切实际的减碳目标、发展目标,对正常项目搞‘一刀切’或者产业过剩导致更大规模的资源浪费。”成果转化平台负责人表示。

“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至关重要,最终要落实到低排放、零排放和负排放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碳中和战略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碳中和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毅表示。

碳排放较高行业如何减污降碳?

持续推动结构、技术、管理的创新升级,多措并举

我国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比较高,主要包括钢铁、有色、石化、化工、水泥等传统行业。钢铁工业属于传统化石能源消耗的密集型行业,消耗了全国16%的能源,其中煤炭比例更是达到70%。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科技环保部主任姜尚清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钢铁行业突破了一批关键产品的制约,带动并支持了下游用钢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换代。

“钢铁工业的碳排放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在全国所有工业行业中处于首位。根据数据显示,我国粗钢产量已经突破10亿吨大关,占全球粗钢产量的近60%。这也说明,钢铁行业是低碳转型发展的关键领域。”成果转化平台负责人说。

“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通过一批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我国钢铁制造水平,而且支撑了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基本实现了焦化、造块、炼铁、炼钢、连铸、轧钢等主要工序主体技术装备的国产化,大型冶金设备国产化率达95%以上(按重量计算),吨钢投资额明显下降。

钢铁行业还只是传统行业之一。如何带动传统行业借力低碳科技,实现绿色转型,同样迫在眉睫。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能源体系。”在2021年度江苏青年智库学者沙龙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文瑞认为,目前,我国正在不遗余力地缩小传统化石能源产业的路径依赖,探寻到了具有比较优势发展新能源的路径,赶上了全球新能源发展“首班列车”,已进入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大好全新时期。

可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需要持续推动结构、技术、管理的创新升级,多措并举优化低碳转型的综合解决方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