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平台

东港公司新闻
4新闻动态

东港人民日报:我国工业节能减碳技术发展迅...


  

构建绿色低碳的工业体系,不仅是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必要手段,对工业可持续发展同样意义重大。

近年来,得益于不断完善的顶层设计和针对不同重点领域形成的多维度、全覆盖的工业低碳发展体系,我国工业节能减碳取得显著成效。


2020年以来,我国多次就减排减碳提出目标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就包括“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部署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指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工业是我国实现减排减碳的重要领域之一。近年来,我国在工业减碳方面有哪些新的探索和实践?要实现减碳目标任务,还需从哪些方面发力?针对这些问题,人民日报记者采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有关负责人及相关专家与企业。


工业领域实施低碳行动势在必行

“工业是中国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最主要领域。”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有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48.6亿吨标准煤,其中工业占比超过60%。可以说,工业能否率先碳达峰是2030年达峰目标实现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工业在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的同时,碳排放强度也在持续下降。2020年12月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显示,2019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1%,超过了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以钢铁行业为例,“‘十三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总量年均增长不足1%,部分重点企业的碳排放强度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禹湘认为,随着粗钢需求量的饱和,钢铁行业有望在“十四五”期间提前实现碳达峰。

另一方面,工业减碳尽管成绩显著,但任务依旧十分艰巨。“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工业结构偏重、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不强、高端绿色产品供给不充分、区域工业绿色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有关负责人看来,“十四五”期间,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节点,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势在必行。


技术创新和绿色制造是重要推动力

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垃圾渗滤液处理厂,三台磁悬浮鼓风机正将空气源源不断注入降解池,加速池底微生物降解过程。

鼓风机设备供应企业相关负责人邢磊介绍,磁悬浮鼓风机凭借减少摩擦、智能变频和联机调控等方式,较传统鼓风机节能30%以上,目前该企业投入应用的磁悬浮鼓风机已达2500台套,初步估算可实现年节电量近10亿千瓦时,折合近87.5万吨二氧化碳。

近年来,我国工业节能减碳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既得益于不断完善的顶层设计,也依托于针对不同重点领域形成的多维度、全覆盖的工业低碳发展体系。

“研究表明,产品全生命周期80%的资源环境影响取决于设计阶段。选择量大面广、与消费者紧密相关、条件成熟的产品进行绿色设计开发,对于整个工业体系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累计发布128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共2170项绿色设计产品。

另一方面,针对存量进行的节能改造也在持续推动着工业低碳技术创新。

“‘十三五’以来,凯发平台保持节能项目投入,实施了一系列节能技改和能源管理项目,去年全集团实现技术节能量88.1万吨标准煤。”宝武集团有关负责人说,以鄂城钢铁为例,针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蒸汽利用不足、损失较大的问题,推动实施炼钢生产线能量系统优化综合节能改造项目,充分回收利用钢铁生产过程中的中低温余热资源,从而有效降低了煤气、电力等能源消耗。

“十三五”期间,上海市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市级重点技术改造、合同能源管理、清洁生产等4000余项项目的实施,使规上工业节能量达到340万吨标准煤,折合减排近900万吨二氧化碳。

“低碳技术是工业降低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重要推动力。”禹湘说,近年来,我国工业节能减碳技术发展迅速,据相关统计,制造业主要产品中约有40%的产品能效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工业领域电气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通过将工业锅炉、工业煤窑炉用煤改为用电,大力普及电锅炉等方式,减少直燃煤,有效推动实现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零排放。


仍需以创新驱动、完善管理推进工业深度减碳

应该看到,未来,工业仍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就意味着我国工业领域对碳排放总量仍有一定需求。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工业能效不断提高,工业节能空间不断压缩,要确保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任务,工业部门需要进一步实现深度减排。

在能效水平持续提升的基础上,工业领域如何推进深度减碳?

“低碳技术创新是实现工业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的关键所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有关负责人认为,下一步应加强专项资金和金融支持力度,加快低碳技术的研发、示范与推广。在传统高耗能行业继续推广焦炉煤气制甲醇、转炉煤气制甲酸、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等高效低碳技术。同时,加强对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及封存技术探索。

同时,禹湘建议,应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信息系统,加强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在钢铁、水泥、石化等高耗能行业,应加紧制定企业碳排放评价通则,指导和规范企业降低碳排放。在传统经济模式下,碳排放被当作经济增长的外部性因素,未来,碳中和驱动下的低碳发展将会改变这一发展模式。”禹湘认为,我国的低碳发展之路将是以减少碳排放引致技术革新、就业增长、产业壮大等驱动下的经济增长。工业绿色发展在促进减排的同时,也将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