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平台

策勒公司新闻
4新闻动态

策勒经济日报 :不断完善碳市场交易体系


  

近日,经济日报总结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一年来的成交金额等情况,指出截至7月15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4亿吨,累计成交额84.92亿元。详情如下: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已满一年。一年来,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截至7月15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4亿吨,累计成交额84.92亿元。

作为一项从无到有的开创性工作,全国碳市场启动一年来,在制度体系、技术规范、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建设等诸多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比如,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初步构建,形成了“配额分配—数据管理—交易监管—执法检查—支撑平台”一体化管理框架。此外,通过市场机制 在全国范围内将碳减排责任落实到企业,增强了企业“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发展意识,有效发挥了碳定价功能。如今,全国碳市场成为展现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窗口。它不仅是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工具,也为广大发展中 建立碳市场提供了借鉴,同时为促进全球碳定价机制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全国碳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全国碳市场的换手率只有3%左右,低于国内试点碳市场5%的平均换手率,更远低于欧洲碳市场换手率。在有限的交易量中,线下大宗交易占比超过八成。此外,全国碳市场建设运行还面临着碳排放数据造假的严峻考验。去年下半年以来,各地和 层面的主管部门陆续曝光多起碳排放数据造假案例,并在不同场合多次明确表示对碳数据造假行为“零容忍”。碳数据造假现象,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全国碳市场在建设、运行和监管等多个环节,还存在体制机制方面的漏洞。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只有碳市场交易更加活跃,配额作为一种市场化工具,这只“看不见的手”对于控排的直接影响才能得以真正体现。

全国碳市场建设是一个分阶段和不断发展完善的长期工程。从现阶段看,碳排放权市场交易相对平淡,持续强化碳市场功能建设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

首要的是夯实基础。持续强化全国碳市场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积极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出台,完善配套交易制度和相关技术规范。数据质量是碳市场运行的生命线,应强化数据质量监管力度和运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和征信惩戒管理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当前,全国碳市场只纳入了高排放行业中的发电行业,发电行业内部的减排成本差异程度不及行业间的减排成本差异,为进一步提高碳市场的减碳效果和充分发挥碳市场低成本减碳优势,应扩大全国碳市场运行的覆盖范围。此外,为提高配额分配的价格发现功能和增加有效应对价格剧烈变动风险的手段,引入配额有偿分配机制也应提上日程。

坚持全国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定位,持续强化市场功能建设,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是发挥好碳市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重要引擎作用的必然选择。

[返回]